【本報訊】紅街市重整工程於去年5月展開,市政署公佈工期約657日。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昨日在立法會辯論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的大會上透露,紅街市整治工作計劃於明年第二季完成,並妥善安排攤販回遷,明年初將開展紅街市攤位的分配工作,與原有的攤位承租人重新訂立合同,以及協調攤販回遷的後續安排工作。此外,雀仔園街市整治工程和沙梨頭街市美食廣場的優化工程亦將於今年年底竣工,市政署現正開展15個空置攤位的競投程序,計劃於明年第二季完成甄選工作。
張永春引介行政法務範疇明年度施政方針時表示,為進一步提升街市管理,將有序推進街市管理改革,優化公共街市的管理工作,著力完善街市設施與服務,讓市民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此外,《小販管理制度》已於2018年完成公開諮詢,將結合實際執行經驗,在平衡市民和業界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切合社會實際需要的管理法律制度並提交立法會審議,務求合理分配公共資源,並促進小販行業穩定發展。
議員李靜儀關注街市下一步發展。張永春稱,去年初新街市法生效後,實施至今近兩年,認為是時候對街市現狀及下一步發展方向作思考。他指出,市政署對氹仔街市有新想法,因空間上有條件可作新嘗試,路環街市亦希望有新轉變,但營地街市相對複雜,因涉及攤販較多。至於攤販能否轉型,他認為應實事求是,包括法律制度能否做到、公平性、攤販自身能否做到等,一系列問題亦十分複雜,當局會認真研究。
澳門道路重複開挖一向為人詬病,本屆政府於任期初即提出,要加強規範避免同一路段三年內重複開挖,但據了解,至今年8月涉及重複開挖工程仍佔 7%,議員馬耀鋒關注市政署已推出兩個多月的“道路工程統一平台”,目前成效如何。張永春表示,政府協調公共部門和管線公司,盡可能減少道路重覆開挖問題,現已建立有公共部門和管線公司共同參與的電子化平台,讓大家預先知悉道路工程。有關電子平台正在試行,需要時間予相關政府部門及管線公司熟悉,希望之後再開放平台予市民。
明年末季啟海濱綠廊二期工程
至於防洪排澇、建設雨水泵站等工作,張永春稱,明年第一季將開展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工程第二期以及第三期的建設,爭取明年下半年完成箱涵渠建造,2025年完成全部工程。政府並計劃優化氹仔舊區排水系統,建設兩個雨水泵站,但由於相關的兩個雨水泵站分別涉及海域使用或土地使用的審批,當局會爭取於2024年第四季分階段啟動工程,並於2026年第一季完成及投入運作。同時,為豐富本澳的休憩活動空間,將繼續推進相關項目建設。關於海濱綠廊二期,計劃於明年第四季開展工程,爭取於2025年分階段逐步完成。
他提及,政府近期就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的建設工程向社會不同界別團體收集意見,普遍獲得支持,而相關意見主要關注造價,他重申14億元是設計公司的初步估算,政府會研究控制工程造價,確保不會超出,並爭取降低價格。
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將改建為集運動、親子等多元複合的市民運動公園,政府於今年下半年已展開編制建築方案工作,明年初將向市民作更進一步介紹,並希望聽取社會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