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政府致力落實“精兵簡政”,明確採取公務人員員額管控措施,務求將人員總數控制3.8萬人以內。在昨日立法會舉行的行政法務範疇施政辯論會上,有議員關注公務員員額控制問題,及如何改善部分公務員“躺平”的情況。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回應表示,公務員員額制度實施將近四年,效果良好。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務人員總數約3.4萬多人,較2020年4月的3.5萬人輕微減少。他不否認公務員隊伍中存在一些“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躺平”情況,認為涉及公務員問責,應首先由領導主管開始,若領導主管抱持此種態度,將難以要求下屬有所作為,但問責的同時亦應有“容錯”機制,否則會重回“不做不錯”的情況,難以形成“可以擔當、有所作為”的公務員文化。
張永春指出,回歸後隨著工作量增長,公共部門人員不斷增加,按照2019年各部門提交的預算人數,2020年公務人員總數達3.8萬人。為控制公務員數量,行政長官提出今屆政府公務員總數不超過3.8萬人的目標,政府部門並於2020年4月底開始實施員額制度,各個施政範疇員額以當時的實際人員數量為基準。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務員總數為34,286人,較2020年4月的 3.5萬人輕微減少,顯示公務員員額制度的成效良好。他認為,從公共部門整體而言,3.5萬人數的公務員總數足夠,不排除有個別部門的廳、處存在人員短缺的問題。要解決相關問題,除了必要時增聘人手,還要做好合理分工,靈活運用橫向調動,避免出現部門之間,有些人“忙就忙到死”、有些人“閒就閒到死”的情況。
議員宋碧琪在會上提到,現時仍有部分公務員 “遇事怕事,遇事避事”,甚至抱有“不做不錯、不叫不做”的心態,更嚴重的是“躺平”不做事,關注如何調動公務員積極性。張永春回應指,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依法守法、有所作為,疫情三年期間的表現有目共睹,但無可否認存在一些公務員 “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甚至“躺平”的情況,認為首先應由領導主管的態度抓起,倘主管都抱著這種態度,難以要求下屬有所作為。
關於公務員“躺平”,張永春直言此類情況”最令人頭痛,“佢唔搞事,唔同領導作對,坐喺度無咩產出,吹佢唔脹,趕佢又唔走,開佢程序違規又好難”,但相信可透過職績評估,即包括對部門、單位以及每個人員進行績效評估,以解決有關問題。
議員胡祖杰建議在“公務通”電子平台加入對公務員的評核內容。張永春對此表示認同,認為“公務通”的使用應獲取更多公務員本身或與工作有關的數據資料,便於管理和績效評審,部門評核時可更有理據,公務員自身也能清楚情況。例如上班和缺勤等情況亦毋須爭拗,達到量化數據和合理使用。他同時指出,公務員評核制度具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雖然“公務通”賬號是自我管理,但政府亦要深入研究和評估是否適宜將有關資料或評核流程功能放在“公務通”內。
對於領導及主管人員是否盡力履行職責,以及特區政府對作出違紀行為的官員能否依法及時處理的問題。張永春在引介行政法務範疇明年施政工作時提到,將嚴格落實本屆政府提出的施政理念,對《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的相關內容進行修改,從制度層面強化官員問責機制。
關於官員問責制度,張永春認為首先要領導主管開始,若領導主管抱持“躺平”態度,將難以要求下屬有所作為,一方面要嚴格按法律法規要求,須調查、追究官員做錯造成影響,但亦應該有容錯機制,“如果唔係,到時又返到原位。不做不錯、有少少風險就避開。喺咁情況下,好難形成可以擔當、有所作為公務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