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頁»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 澳科一號 成功發射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
澳科一號 成功發射
【發佈日期】2023-05-22 00:10:07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本報綜合報道】國家航天局宣佈,北京時間5月21日下午4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以下簡稱“澳科一號”)。 該衛星作為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球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國內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將提高中國空間磁測技術水平。該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區政府聯合開展,探測數據由雙方共享,開闢了內地同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昨日下午4時,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A星、B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74次飛行。本次發射還搭載了武漢大學研製的“珞珈二號01”衛星,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SAR遙感新體制雷達技術和導航增強技術等功能。

國內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衛星

國家航天局介紹,“澳科一號”是國際上首個監測低緯度地球磁場與空間環境的衛星,是國內目前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將顯著提高中國空間磁場探測水平。衛星採用雙星聯合觀測模式:A星裝載高精度磁強計等載荷,主要用於地球磁場探測;B星裝載高能粒子探測計、太陽X射線儀等載荷,主要用於獲取空間環境數據。衛星入軌後,可與歐洲Swarm衛星、中國“張衡一號”衛星形成良好的互補觀測,實現測量與研究地球低緯度的磁場與空間環境變化,監測南大西洋異常區等,為人類長期研究地磁場的演變提供寶貴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推進中國在岩石圈磁場、地磁場起源、空間天氣預報、地磁導航、航天器空間運行安全等領域的研究進程,實現中國在衛星高精度測場探測與多參量聯合觀測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磁場是行星的“保護傘”,地磁場作為地球的保護傘,抵擋了許多來自外太空的有害宇宙射線、強烈的太陽風暴粒子,然而,近400年來,地磁場出現持續衰減現象,這將會左右人類生存環境。南半球有一大塊區域的磁場強度比同緯度其他地區弱30%到50%,弱化速度也比其他地區快,這塊區域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該區域上空地球磁場保護變弱後,讓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輻射得以穿透,更接近地球表面,容易干擾到經過該區域的衛星、飛機和飛船的通信。南大西洋異常區一直是地磁研究的熱點。

回傳數據處理分析工作在澳進行

據了解,“澳科一號”衛星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區政府聯合研製,由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實施。內地與澳門針對項目在多個層面進行合作,其中,國家航天局負責衛星工程組織管理,衛星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研製,科學載荷由澳門科技大學提供。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則為該衛星增設了衛星地面站及數據分析中心,回傳數據相關處理分析工作將在澳門進行。

據悉,目前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參與“澳門科學一號”項目,並由國際化團隊組成了項目科學家委員會,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及歐洲等國科學院的院士。項目團隊已與18個國家的科研機構簽署合作協議。科研團隊已開展近100次研討會,並在今年3月邀請國際相關專家在澳門舉辦研討會。

澳門科技大學介紹,“澳科一號”衛星項目聚集了大量科研及工程力量,在澳門匯集和培養了科學家、工程師、數據分析人員、衛星遙測人員等人才,壯大了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人才規模。衛星升空後,將至少在軌運行五年,為年輕一代科研人員開展科研、開發先進科學數據產品服務提供平台。

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教授指出,與極軌道衛星相比,低緯度衛星移動速度較快,可增加經過監測區域的次數,“由於實驗及研究需要龐大的數據量,而極軌道衛星幾天才會經過異常區一次,停留的時間僅為幾分鐘,收集的數據量不足。因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射低緯度衛星進行持續監測。”其提到,“‘澳科一號’工作壽命約5至6年,能覆蓋半個太陽活動周期,我們正在研究發射第二顆,甚至第三顆衛星的可行性,由數顆衛星組成的星座,能夠持續監測太陽活動周期,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闢內地澳門新科技領域合作新路徑

國家航天局表示,“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數據會以開放共享的方式,向國際合作科研機構開放,藉此促進國際科研合作。該項目將開闢內地同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拓展了以內地為基礎、澳門為窗口開展空間科學、技術及應用合作交流的新空間,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和航天科技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cc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