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頁» 房局解畫公屋報告 議員紛紛提出質疑  人口專家照辦煮碗 模型煲數據靠譜嗎?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房局解畫公屋報告 議員紛紛提出質疑
人口專家照辦煮碗 模型煲數據靠譜嗎?
【發佈日期】2018-01-09 02:47:29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澳時訊】當局三個月前公佈的公共房屋需求研究報告,預測本澳未來近十年的公屋需求數量,且顯示到2026年本澳公屋數量可能會供過於求。不過,研究報告所採用的參考數據及其科學性一度受到專業人士和議員質疑。昨日下午,房屋局邀請研究團隊向議員深入介紹公屋需求研究報告,並聽取了13名出席議員的意見和建議。有議員指出,報告在欠缺具體合符資格的申請數字之下得出社屋需求偏多而經屋需求偏少的比例並不合理;同時,報告採用人口普查的形式計算,忽略了經濟變化帶來的需求影響,欠缺科學性。儘管如此,當局並未表示會更新研究報告。 
澳時記者 梁美婷 張銳 吳泳欣
 
該份公屋需求研究報告由澳門公共治理中心受房屋局委託立項,由北京大學多名學者協助研究,研究團隊由十多名研究人員組成。報告顯示公屋需求至2021年為31,247個單位,至2026年為36,592個,而公屋供給預計至2026年潛在供應量約有49,873個,應足夠滿足公屋需求。
依據人口預測欠妥
據了解,研究採用了2011年人口普查、2016年中期人口調查的澳門居民按性別、年齡和家庭結構分的數據,以及生育率、死亡率、遷移率、結婚率、家庭戶收入的數據,透過採用全球多個國家使用的多維家庭預測模型軟件ProFamy計算而得出最終結果。
多名議員對單單採用該模型去預測公屋需求存在質疑。區錦新認為,透過該模型可以精準預測未來人口情況,乃至預測能源需求、汽車需求等。但公屋需求牽涉到經濟發展、政府制定的收入上下限,很難以人口模式去預測,導致議員都存在一定的憂慮。
馮家超指出,研究報告對家庭人口的預測與住屋需求之間的分析欠奉。報告對於住屋需求多數提及的是人口變化,但事實上忽略了經濟環境和形勢的變化對於住屋需求的重要影響。
冀能考慮政經變量
馮家超續稱,澳門近年來經濟逐漸回升,未來兩年亦會有較樂觀的上升,某程度上會刺激居民對於住屋的需求。倘若按照現時的需求報告施政,可能三五年後又會引來居民新的怨憤。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邀請不同背景的研究團隊,將經濟變化納入居民住屋需求研究報告中。
梁孫旭亦指,報告的跨度為十年,期間不論是就業、經濟和居民收入等因素都可能會出現變化。列席的兩位專家承認,報告中所引用的數據皆圍繞2011年至2016年間的固定數據,居民自置物業的數據從2006年的72.9%下降至2016年的66.9%,可見由於近年物價不斷上升,澳門居民購置物業能力不斷下降,假如研究過程仍沿用過去的數據,必然對結果產生較大的誤差。此外,若政府此後調整了房屋政策亦必然令研究結果產生較大的變化。
故梁孫旭希望政府繼續跟進報告內容,切勿按現時報告結果去制定未來的房屋政策,否則恐出現誤差。
社屋經屋比例偏差
區錦新認為報告以2016年作為起步點,但起點的社屋、經屋比例與現實需求就存在偏差。以社屋為例,2013年有6,200多個家庭申請,結果只有3,800多個家庭符合資格,這意味著2016年的社屋需求只不過是由2013年到2016年間的3年累計,如何累計到7,494多個社屋需求呢?經屋的申請達到4.2萬份申請,然而報告累積需求只有16,043個。
他續指,社屋和經屋存在互補關係,推高了社屋的需求的同時就相當於減少了經屋的需求。但由於房屋局沒能提供這兩組申請中實際符合資格的數據,導致研究團隊只能在2016年23,000多個公屋累積需求中“比例亂咁估”。
 
 
研究團隊:承認報告有不足卻無數據可更新
【澳時訊】研究團隊昨日亦回應了議員提出的多個問題,承認研究報告存在不足,但表示目前沒有新數據可以進行更新。該研究報告作為政府未來進行公屋規劃的參考有其重要前提,一是保持政策的不變性,二是建議參考當下的經濟變量,每一到兩年更新一次以賦予報告更大的靈活度。
 
低估經屋需求?
有效申請數目仍未知
有意見認為,報告中預測的多戶型經濟房屋需求低於實際需求。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指出,2016年四萬二的經屋申請數字當中,有多少符合資格的房屋局還未認定。政府對申請經屋的收入上限是明確的,而研究報告正正綜合考慮了人口、家庭收入等因素,一旦超過了上限就不被准入,因此理論上報告的需求預測有其科學性。
 
忽略投資需求?
“炒賣”不屬住房需求
有議員提到報告沒有考慮投資住房亦即“炒賣”的元素,可能會讓需求數字有落差。對此,研究人員之一美國杜克大學人口健康與老齡研究中心研究科學家王正聯指出,房屋投資需求並不屬於住房需求,而研究報告所預測的住房需求是最基礎的數字,更是保守預計。若要加上投資需求,為了滿足“炒房”或內地的人來買房則至少要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0-20%的需求量,未來可另做這方面的研究。
 
會否供過於求?
供給過多並非壞事
喬曉春表示,對於夾心階層人士的需求,政府應該要控制私樓的價格以作平衡。但澳門政府若能建出10萬個公屋單位,那申請門檻就相對放寬,能上樓的人就越來越多,一來亦讓部分夾心階層的上樓。
一般情況下,當供給超過需求,政府要適當控制供給,但澳門幾乎不存在這個問題。喬曉春續稱,若政府財政允許,建造多些公屋並不是壞事。因為澳門政府滿足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外,還可順帶滿足夾心階層的需求,故不擔憂會“供過於求”。
 
參數定量死板?
建議一至兩年一更新
對於報告的可參考性和可持續性,喬曉春稱,若政府有新的房屋政策,研究結果就可能會不一樣了,參考標準只能以目前的政策。此外,沒有人知道2021年和2026年經濟變化會如何,但報告可以隨這些變化調整現在的規劃和研究結果,以此讓研究結果盡可能適應社會從而更好地預測公屋需求。為了日後更好地作為政府的參考,他建議報告每一年或兩年更新一次,同時強調更新的目的不僅是預測需求,更多的是推動政府加緊對公屋的建設進程。
 
 
 
領銜專家隔行又隔山
公屋需求研究報告一發佈,隨即引起眾議,普遍認為報告“離地”。令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個關乎澳門人切身利益的研究,竟然出自北京大學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而領銜的兩位均為人口研究領域的教授及專家。有人因此質疑,由遠隔數千里的人口專家來研究澳門人的公屋需求,隔行又隔山,套用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模型,採納本澳早年兩次人口普查的資料做出來的公屋需求研究報告,是否靠譜呢?本報透過網路搜索,整理兩位元專家的小資料,以供讀者參考。
據互動百科資料介紹,喬曉春現任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市場與人口分析》雜誌常務副主編;兼任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其研究領域包括:人口分析技術、計量社會學、社會科學定量分析方法、抽樣調查和人口普查方法、老齡問題、人口與社會政策等。
另一位是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資深研究科學家王正聯,網上未能找到個人資料,從多篇署名文章中可得知,其主要從事人口健康、老齡家庭及養老產業等方面研究,是擅長多維家庭人口預測模型的專家,相關文章顯示,該模型用於預測家庭戶以及人口的規模、結構,特徵及分佈。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cc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