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頁» 學校辦多元活動加強青年愛國教育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學校辦多元活動加強青年愛國教育
【發佈日期】2021-02-05 06:01:29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一直以來,國家高度肯定澳門特區的教育成就。早在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時,對澳門教育界“青年愛國教育”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稱讚“愛國愛澳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並要求澳門各界“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

在複雜多變的世界大環境下,如何令澳門愛國主義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令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進一步提高,令國家對澳門青少年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令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態勢得到進一步強化,這一直是澳門政府、教育界、乃至全社會共同探討課題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教育範疇亦受中西文化影響。與社團辦學的傳統“紅底學校”相比,一眾擁有宗教氣氛、偏向西式教育的“教會學校”,如何理解並實踐愛國教育?學校又如何通過與社會各界合作,將社會資源引入校園的愛國教育?記者採訪了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王佩文、蔣燕兒兩位副校長。

冀學子生活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過去十年間,澳門政府先後修訂《非高等教育十年規劃(2011-2020)》、《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等法律法規,令澳門開展愛國愛澳教育奠定了法制基礎。但由於本澳教育辦學力量多元,教科書的使用上,政府並無要求統一,所以每間學校如何實踐愛國教育,亦會有所區別。

副校長王佩文表示,聖心英文中學多年來一直透過大力舉辦不同活動、在教育中加入不同元素,讓學生更生活化地接受愛國教育。

“生活化”是該校推行愛國教育過程中的關鍵理念。在王佩文看來,只在課堂內用直接向學生灌輸“愛國教育”相關概念和知識,學生在感染深度上遠遠不及體驗教學。因此,校方在處理上更為糅和,更偏向於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將“愛國教育”的知識轉化為經驗和回憶,讓學生生活化地接觸和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加強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提升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認同,慢慢內化成個人素養。

“舉例而言,透過升旗禮瞭解國歌、國旗是愛國教育的重要環節,”王佩文表示,“我們學校通過舉辦‘升旗培訓班’,令更多學生接觸國歌、國旗的相關知識。”

對於大部分學校而言,“升旗隊”是一個固定的學生群體,十多個乃至幾個經過培訓的特定學生將會負責其任內所有的升國旗禮,直至退任。但該校採取與別不同的“升旗培訓班”形式,校方首先聘請專業的外聘老師到校負責培訓,再從高小至中學所有年級、所有班級中每班抽取3、4名學生,組成接近70人的培訓班。培訓班成員每周六會回校進行理論學習及實際操練,至培訓成熟,學員將會被分成數個小隊,輪流在每周一的升旗禮上,當面向全校師生進行升國旗儀式。與傳統學校籌備的“升旗隊”相比,該校的“升旗培訓班”無疑受眾範圍更廣,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亦更大。

除此之外,王佩文還指出,學校還通過成立中樂團,舉辦民族服飾周,辦粵劇班、舞龍舞獅班、功夫班等等大量活動、項目,讓學生親身接觸、體驗、瞭解中華文化,在“尋根”的過程中,強化“中國人”的身份觀念認同,以及提升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

王佩文還介紹,疫情發生前,學校得到中聯辦及教青局的協助,邀請中國國家京劇院到校進行“京劇進校園”藝術講座。一眾京劇名家向師生介紹了京劇的歷史與形成、生旦淨丑四大行當的表演特色、京劇中的四功五法以及道具的示意性等內容。主講人孫桂元還邀請了幾位同學上台互動,跟隨花旦演員模仿學習京劇“拾玉鐲”動作,而且還為學生展示了勾臉技法。

王佩文進一步指,校方正是舉辦類似活動,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國粹的獨特魅力,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融合中西教導學生積極價值觀

在許多不瞭解的外界人士看來,愛國教育中所包含的“中華傳統文化”,與教會學校的“西方宗教氛圍”,是截然不同的文化體系。副校長蔣燕兒表示,盡管中西方的文化體系不同,但不論是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仁、義、禮、智、信’,抑或是西方宗教中追求的‘真、善、美’,均教導學生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盡管兩者的導向或有不同,但從追求的目標而言,兩者之間並無矛盾。

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下,學校是如何開展相關的課程?蔣燕兒介紹,校方將以往的宗教科課程整合成“宗教、品德與公民教育科”,在此類課程中,授課老師在教導宗教品德的過程中,尋求中華傳統文化與品德互相印證。

蔣燕兒舉例指,校方十分著重培養學生“仁愛”與“謙遜”的品德,而“仁”正正是中國儒家思想當中的核心價值。授課老師向學生教導“仁”的價值時,一方面會講述耶穌或聖人關懷他人需要的例子,另一方面亦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出相應的例子,讓學生在受教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養分。

而對於“愛國教育”當中的“基礎硬知識”,蔣燕兒表示,學校會通過歷史課堂、午間廣播、校園宣傳欄等不同途徑進行展示和教育,令學生充分接受相關教育。

校友回巢演出彰顯教育成效
 
聖心英文中學在教育上的付出,最終影響了無數的學子。由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製作的劇目《苦盡甘來》早前在社會上引起較大迴響,反應熱烈,支持者眾。劇中透過描述一對父女之情,映照祖國變遷與發展,最終感動並收穫了無數澳門人的感情。原來劇中有四位主創為聖心校友,她們亦為母校作專場演出,在彰顯母校愛國教育成果的同時,回饋母校的教育之恩。
蔣燕兒介紹,早在疫情發生前,《苦盡甘來》劇團已經邀請聖心戲劇團前往參觀交流,當時參觀的師生都覺得該劇目十分出色。至去年疫後復課,校方認為經歷了一段疫情停課後,師生都需要一段特別的經歷作為開學的特別獻禮,因此便趁去年9月開學之初,組織全校師生前往百老匯舞台觀賞《苦盡甘來》聖心英文中學專場戲劇演出。
對於表演本身,蔣燕兒相信,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對劇目本身反應不同,但相信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觀賞劇目。就她自己的觀賞體驗而言,她對劇中父女之情的描繪十分感動,其中,劇目輕鬆幽默的表現手法,亦為低年齡的學童帶來歡樂。
劇團主創之一周芷欣表示,去年因為疫情留澳,因而有機會展開學校巡演計劃,成為推動澳門復甦的其中一股青年動力。當落實計劃後,劇組最先想回饋的就是母校,當時第一次做學校巡演,心情忐忑不安,幸得母校聖心英文中學迅速的答應並給予大力支持,令劇組成員非常感動,也成為日後巡演的動力。
另一主創石恩慈表示,為了母校的專場演出,劇團特別製作了場刊和回顧推文,希望為每位觀眾記錄珍貴回憶。未來團隊亦會秉持薪火傳承的理念製作其他計畫“廿一而立:《綻放蓮華》”展覽和《蝶戀•梁祝》舞台劇,向大眾傳遞優秀中華文化和“禮”的中華民族核心價值,通過戲劇推動愛國教育,回饋社會,報效國家。
 
編者語: 青年愛國教育任重道遠
 
從1553年葡萄牙人登陸澳門起算,澳門在幾百年中受到祖國傳統歷史文化及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社會文化形態和社會價值觀。但隨著回歸祖國,澳門青年自身的社會身份認知以及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認同得到了提升。
從聖心英文中學的例子而言,澳門教育界積極耕耘,在推行愛國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複雜的社會時事、國際政治背景下,澳門青年愛國教育事業仍然任重道遠。
未來,澳門教育界仍需要講好“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故事,加強青年的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薪火相傳,從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在澳行穩致遠。
 
秋實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cc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