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首頁» 美食之都 需持工匠精神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美食之都 需持工匠精神
【發佈日期】2017-11-09 00:39:19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本澳日前成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美食之都”,筆者希望大家不要只是期待著將因此大有收穫而低估收穫成果的難度,更不要忽略本澳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上周表示,“美食之都”這一世界級美譽,結合文化創意元素,將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進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
筆者認為,如果可以消除一切困難,譚司長的願望是可以成真的。他強調美食不單指高、中檔的美酒佳餚,也包括大眾化、經濟的、日常的家居和社區美食的說法也是對的。不過,倘若在強制性假期,遊客慕名來澳想吃碗雲吞麵也“摸門釘”,試問又如何能吸引遊客到不同社區品嚐地道美食,促進社區消費增長呢?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會透過未來四年工作計劃,令“美食之都”可持續發展。不過,四年工作計劃就夠了嗎?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國家很多商品做到全球領先,其高品質商品的背後是大批高技能勞動力。這也得力於在歐洲德語區盛行的雙元職業教育模式,進而能夠為各類企業源源不斷輸送“工匠”型人才,而整個社會對於這些專業人才也尤為推崇和尊重。
可是,澳門飲食界傳承的這種“工匠精神”現在大有日漸離開本澳的趨勢,所以很多人都說,隨著人口老化,本澳傳統食肆已“買少見少”。
文局長也知道現時年輕人很少入行,大部分廚師都上了年紀。皆因“工字不出頭”這種思想仍在作祟。但倘若沒有“工匠精神”,人人皆以為受幾年培訓就可以做大廚,甚至可以自行創業做老闆,當真就可以把澳門美食文化傳承下去了嗎?
現實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飲食集團或會因“美食之都”之名得益,但就澳門整體美食界而言,恐怕就浪得虛名了。看來,“美食之都”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重拾“工匠精神”。這還要仰仗政府的對口人才培養政策,培養出一些真正能夠傳承、也願意秉持“工匠精神”傳承本澳美食的人才。◎日明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cc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